为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载体,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疗愈的融合路径,近日,环境学院在教4-405教室精心组织开展曼陀罗疗愈活动。活动将古老的艺术治疗方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为学生打造了一场兼具专业性与文化性的心灵成长体验,切实推动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曼陀罗源于梵语“坛城”,最初是佛教修行中用于禅修、象征宇宙秩序的图形。20世纪,心理学家荣格将其引入心理学领域,通过研究发现,绘制曼陀罗能够有效整合个体内心冲突,促进“自性化”发展,由此使其成为艺术治疗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次曼陀罗疗愈活动正是基于这一专业理论开展,核心目标在于帮助学生疏解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引导学生探索内心世界,培育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活动现场组织有序、氛围静谧。舒缓的古典音乐环绕全场,为学生营造出平和放松的环境。在专业指导人员的引导下,学生首先开展冥想放松环节,逐步卸下日常学习的疲惫与压力,以专注、宁静的心态进入创作阶段。随后,工作人员为每位参与学生发放几何绘画模板及情绪色谱卡,色谱卡上清晰标注了不同色彩对应的情绪含义,为学生通过色彩表达内心感受提供专业指引。学生们结合自身实时情绪状态,以色彩搭配与图案组合为载体,将潜意识中的情绪与想法融入曼陀罗画作:部分学生选用明亮的黄色传递积极活力,部分学生以深沉的紫色抒发内心思绪,在创作过程中实现了情绪的自然流露与梳理。
本次活动创新性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一步提升了心理疗愈的文化内涵。活动现场通过视频形式展示精美窗花、唐卡等传统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艺术的美学价值与文化底蕴。不少学生受传统艺术启发,将传统绘画中的色彩搭配、图案意境融入曼陀罗创作,实现了曼陀罗疗愈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让心理疗愈过程兼具专业性与文化感染力。画作完成后,学院组织学生开展分享交流环节,学生们主动分享个人创作思路与情感体验,在互动交流中进一步释放心理压力,深化对自我情绪的认知与理解,活动成效显著。
此次曼陀罗疗愈活动,是环境学院在心理健康活动季期间,对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一次重要创新探索,既丰富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具针对性、更富文化内涵的心理疏导途径。下一步,环境学院将持续挖掘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结合学生成长需求与文化传承要求,不断优化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持续赋能,切实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