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监测与毒理研究团队,在环境类顶尖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研究论文两篇,一篇题目为“Long-Term Neurotoxic Effects and Alzheimer’s Disease Risk of Early EHDPP Exposure in Zebrafish: Insights from Molecular Mechanisms to Adult Pathology”,环境学院教师闫瑾为第一作者,王慧利和王学东老师为并列通讯作者。
该研究通过斑马鱼模型深入探讨了生命早期环境剂量有机磷阻燃剂EHDPP暴露对诱发成年期阿尔兹海默症疾病的风险和作用机制。首次揭示了在环境剂量EHDPP暴露下会损害颅内钙稳态,导致细胞内Ca2+超载,破坏Ca2+调节的信号功能,并进一步导致大脑超微结构和运动行为的改变。该效应持久且不可逆,与早期阿尔兹海默症疾病的症状一致。这些发现全面理解极低剂量早期暴露于环境污染物的长期毒性效应和阿尔茨海默病风险提供了深入的见解。
另一篇题目为“Rapid Detection of Methyl Parathion Based on SiONPs-Eu3+ Dual-emitting Fluoroprobe and Its On-Site Application”,环境学院教师谌春阳为第一作者,王学东老师为通讯作者。
该研究制备了一种高选择性、非传统的农药荧光传感器,为农田及相关水环境中农药残留的快速监测提供了新颖的解决方案。同时开发了一种适于“掌上分析”的便携式荧光检测装置,实现了双发射荧光传感器的双通道检测,大大增加了手机可视化的准确度,为有机污染物的野外快检提供了一种实用新工具,预期在行业污染物的快监中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